张福锁:无论蔬菜还是瓜果,好不好吃与自身品种、种植方式、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肥料只是一个方面。科学施肥不仅不会对果蔬口味产生负面影响,还能提高作物品质,这是公认的。比如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钾肥可以提高糖度、VC含量;磷肥促早熟,提高含油量等。但如果化肥过量了,就像人吃多了一样,代谢平衡就会被打乱,会使果蔬品质和口味下降。
巩金兴:我家种了11亩西瓜,一季要施三次肥:头一次是清明前后的底肥,1亩要4方土肥,50斤化肥;到40天后上苗肥,1亩要50斤复合肥;收获前20天再冲一次肥,要30斤。大算下来,一亩西瓜要1袋半化肥。
范永强:总体上看巩金兴的瓜田化肥用量不高,但结构上还可以进一步减氮,增加有机肥和钾肥比例。我们在基层推广发现,果蔬等经济作物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大、有机肥偏少现象,而有机肥是提升果蔬口感的一个关键因素。
巩金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现在地是越来越馋了,明知多用化肥不好,可是停不下来。我种的西瓜平均亩产也就6000多斤,一旦化肥降下来,产量肯定会跟着往下走。
何才文: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化肥。化肥是作物的“粮食”,研究表明,它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0%—50%。比如蔬菜作物一般生长期较短,亩产量高达1万多斤,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效支撑,一季作物要消耗土地多年的养分积累,丰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对化肥要有正确认识,科学合理使用是关键。
张福锁:化肥中的氮磷钾元素都是自然界的天然物质,不是有毒物质。我国绿色食品A级标准规定,可有限度使用化学肥料。欧洲的有机农业规定,允许使用磷矿粉、钾矿。
何才文:我国化肥使用量总体还是较高的。数据统计,全国每年化肥使用量在5800多万吨,使用量是世界第一,但当季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化肥过量施用,尤其是果蔬作物,这些年发展较快,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二是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和作物土壤需求不匹配。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实际利用不足40%。四是施肥方式落后,传统人工施肥仍占主导,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面积的30%左右。
张福锁:过量施肥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例如土壤酸化,自然界土壤pH值下降一个单位要上万年,而我国耕地30年就下降了0.5个单位。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范永强:我们在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园做过检测,pH值下降到4.5,这样的条件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病虫害增多,造成作物减产30%以上。另外,过量施肥还会引起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造成面源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比如大量偏施氮肥,会使硝酸盐在植物体内大量累积,造成硝酸盐含量增高。
何才文:合理施肥是不会造成土壤安全问题的。英国洛桑实验站连续17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科学施用化肥,不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且可以以无机促有机,改善耕地质量。
何才文:减肥并不是简单减少化肥,而是要通过多种措施,减去不合理施肥,提升效率,不会影响农产品供给安全。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减少化肥用量,德法等国家甚至减少了30%—50%,而产量还保持稳中有升。
从技术路线看,我国近些年一系列集成技术积累了成熟经验,减肥增效是可行的。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作物缺什么补充什么、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将肥料精确“点滴”到作物根部,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增产15%—22%。目前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
范永强:过量施用化肥,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化肥,通过“减肥”提质,让农业生产告别“虚胖”,环境也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范永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新技术推广难。土地和人一样,也要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我们一年在全省搞500多场农民培训,但每次有5%的农民接受就不错了。去年搞的一次推广,免费推广新产品专用肥,来了80多人,最后只有1户试用。
何才文:农民施肥的根本目的还是增产,受认识、能力等多方面限制,分散农户科学施肥意识不强。我国农产品种类多、种植方式多,技术储备相对不足;适合不同农产品的配方肥及技术套餐服务还不多。这些原因是农业“减肥”面临的主要难点。
范永强:肥料市场规范也有难题。有的肥料生产企业,夸大产品功效、不科学宣传,误导农民用肥习惯。有的农民认为,作物长不好就是缺肥,肥大水大,造成一些元素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还有的厂家以次充好、以低标高,为降低成本“偷养分”,拿复合肥来说,少一个百分点含量的钾省80元,一些企业标明45%的养分含量,实际不足40%,让正规厂商步履艰难。
巩金兴: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费工费时。前年我在2亩地试用有机肥,感觉投入量太大,一亩地得用80斤,比用化肥多一倍。另外,有机肥要两三年才能看出效果,我种的西瓜每亩地纯收入就1500多元,不划算。
何才文: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绿肥种植面积在下降,有机肥用量在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农业部出台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推进“替代减量”。
一是推进配方肥入户到田,精准施肥。农企对接,农机农艺融合,今年率先在蔬菜、苹果和玉米的主产区集中连片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的集成技术推广试点。
二是推广机械施肥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推进农牧结合,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争取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应用有机肥。
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中坚作用。结合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以补助的形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绿肥和增加有机肥施用,实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不断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范永强:让农民懂得科学施肥的好处,尝到甜头,才能减肥增效。应加大有机肥施用补贴,提高农民对有机肥使用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农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省心。
张福锁:今后应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合理轮作、种植绿肥,加大有机肥料循环利用,建立区域科学种植制度,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只有减量提质并重,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才不是一句空话。
11月29日,国际冠军邓亚萍在交际平台上稀有晒出了一段14岁儿子获得单打冠军的视频,并配文"比自己得冠军还快乐呢"。从视频中能够看出14岁的林瀚铭身穿赤色卫衣和黑色运动裤,站在奖台上收成荣誉。他获得了...
战略动作:攻守博弈下的暗自较劲
美团和京东,正在成为互相的“眼中钉”。
最近,美团中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忽然在交际媒体上点评京东外卖,用词之尖锐也是这几年很少见的硬刚。
01战略动作:攻守博弈下的暗自较劲美团和京东,正在成为互相的“眼中钉”。最近,美团中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忽然在交际媒体上点评京东外卖,用词之尖锐也是这几年很少见的硬刚。首要,他开宗明义直接点明“京东...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根底。莘县正加快推动种子种苗立异开展,打造“育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系统。聚集聚力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立异推动种子种苗研制链、繁育链、推行链、服务链“四链”共育。计划到2025年末,新建工厂化育苗基地5万平方米,春季设备蔬菜新种类展现演示2000个以上,全县蔬菜种子持证企业到达20家,年育苗才能到达20亿株。到现在,莘县具有审定农作物种类 49个、国家挂号非首要农作物种类68个,取得植物新种类权农作物种类 17个,年产优质蔬菜种苗19亿株。
莘县种业企业正加快种业立异效果转化,山东鑫丰种业小麦、玉米新种类在吉尔吉斯斯坦试种成功;鑫丰牌鑫麦296小麦种当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齐单 633、鑫麦296先后被评定为全省严重种类研制推行应用一体化种类。整合旭日种业、豪达种苗、占斌种苗等20家规模化种子种苗企业从栽培资源、立异资源、方针资源三方面协同发力,将莘县建成“数量富集、质量优秀、科技抢先、交融开展”的现代种业政产学研深全链条的“中国北方种苗谷”。(赵琦 周玮佳 袁勇)
4月6日,记者从莘县了解到,该县自主研制的“莘花1号”“莘花827”花生、“凯丽佳”“雨禾金粉”西红柿、中农27号”黄瓜以及“豪甜67”等5个香瓜种类共10个农作物新种类,经过国家新种类挂号。其间,黄...
杜皮与杜宝,以其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他们不仅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科普视频,还在多个论坛中与网友互动,解答大家的科学疑惑。对于科学,他们通过以下方式,成功激发了公众的兴趣:
在网络社区中,常常可以看到网友们热衷于各种话题讨论,尤其是关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分享。而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两个在科普界备受关注的人物——杜皮和杜宝。他们凭借生动有趣的内容,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撰文 | 燕小六
责编丨汪 航
久经考场的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临渴掘井,不快也光”。依据《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近期刊文,这句话也适用于医师。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讨显现,新手医护初次做婴儿气道插管前的1小时内,假如上级专家能来一场即时特训,会显着进步新人们的成功率。
“在现有资源下,即时操练不会显着添加本钱,但能减轻新手医护的学习担负,完全可能被临床广泛选用。”BMJ配发评论称。
转自:医学界撰文 | 燕小六责编丨汪 航久经考场的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临渴掘井,不快也光”。依据《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近期刊文,这句话也适用于医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讨显现,新手医...
原标题:“玩不起”的屈臣氏正被年轻人扔掉? 来历:北京商报
线上消费越来越兴旺,加上各种新式调集店的异军突起,以屈臣氏为代表的传统美妆调集店好像在走下坡路,一场直播“翻车”更将屈臣氏送上了热搜。而在这背面,是近年来屈臣氏不断加快线下布局,但同店出售额反而下降的困境。“Super Idol的笑脸,都没你的甜,八月正午的阳光,都没你耀眼……”这首名为《酷爱105℃的你》的歌曲,原本是屈臣氏蒸馏水的广告歌曲。歌是红了,但屈臣氏却还没跟上美妆新年代的潮流。
陷促销言论危机
现在直播现已是商家带货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往往问题也频发于此。近日美妆零售巨子屈臣氏的一场直播中,其主播在直播间大骂顾客“就为了一分钱的东西,像疯狗相同咬人”“踢了你就快乐”“活该”。这一骂,也把屈臣氏骂上了热搜。
据了解,此事缘起于屈臣氏在美团途径推出的一个面膜优惠活动。据顾客爆料,1月11日早上屈臣氏线上途径有两款面膜推出了0.01元的促销活动,顾客可用活动价格各买5次,不过下单后仅支撑线下门店提货。此外,还有一款定价69元的面膜在此时刻段的活动价为9元,顾客下单后需付1元包装费,总共需付出10元。
但当顾客前往下单的门店取货时,却被店员奉告缺货。乃至不少屈臣氏门店直接在柜台前贴出告示,表明活动产品暂时无货,将送顾客一点小礼物表明补偿。随后屈臣氏总部要求顾客退款。
1月13日,不少依然未提到货的顾客到屈臣氏直播间表达不满,并问询面膜什么时候能提货,随后就发生了被主播谩骂和被后台工作人员拉黑的工作。
对此,屈臣氏官方途径发布的致歉书中指出,直播主播来自第三方公司,往后将加强对第三方协作公司的审阅监管。针对屈臣氏与直播导购之间的联系以及是否与MCN组织协作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以采访提纲的方式发送邮件给相关人员,但到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门店出售下坡路
屈臣氏起源于1828年的一家西药房,1981年被香港大亨李嘉诚买下,尔后便敞开了扩张之路,连续收买了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地的连锁企业。自1989年进入我国内地以来,到2020年末,屈臣氏已在内地近500个城市运营着逾4100家店肆。
2013年,屈臣氏曾方案独立上市。当年末,商场风闻屈臣氏将在我国香港、伦敦两地同步上市,估值为1920亿-3120亿港元。当年,屈臣氏的营收就达1491亿港元。但转年,李嘉诚却将屈臣氏24.95%股权卖给新加坡国家主权基金淡马锡,仅卖了440亿港元。据此预算,屈臣氏总估值只要1770亿港元。这远远低于此前上市风闻中的商场预评价。
“贱卖”好像是个闸口,尔后的屈臣氏,不只没能独立上市,乃至走起了下坡路。2015年起,屈臣氏在我国内地的营收开端逐年下降。2016年,屈臣氏我公营收下降4%,初次呈现负增长,一起同店出售额下降10.1%;2017年,同店出售额持续下滑4.3%。
到了2020年,屈臣氏全年收益为1335.32亿元,同比削减6%,创下自2016年来最大跌幅。其间在我国商场收益为167.2亿元,同比下滑19%。从开店方案上来看,屈臣氏2020年新增168家店,比较以往几年均匀每年300多家的门店新增数量,现已有所放缓。从同店出售额来看,2020年屈臣氏我国商场的同店出售额同比下降21.8%。
年轻化测验
在这背面,是电商途径的大势所趋,这关于倚重线下门店的屈臣氏,是一个清楚明了的冲击。尤其是随同KKV、调色师等网红门店呈现和遍及,分流现象愈加显着。不论是与第三方直播导购协作,仍是进驻美团年货节,屈臣氏都是巴望经过线上途径触达更多顾客。
别的,屈臣氏还企图进一步年轻化。上一年2月,屈臣氏官宣签约蔡徐坤为品牌代言,此前,屈臣氏还曾与Line friends联名,并推出虚拟品牌代言人屈晨曦,打造主题门店。
但一系列变革带来的作用好像并不如预期,无论是“贴身式”的导购服务,仍是旗下的产品线,都越来越失掉吸引力。想要真实的重回顾客视野,屈臣氏或许还需求在多途径、特性产品上下功夫。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指出,从美妆零售视点来看,顾客不会比及美妆产品使用完才购买新的产品,所以品牌方想要扩展新途径,启示顾客购买,需求选用特别有卖点的新品,并加大线上途径的宣扬,然后激起顾客购买需求。
“企业若是想要上线外卖途径,首要考虑顾客首要购买产品为食物,而其他日用产品难以被想到,所以需求花很长的时刻培育顾客的购物习气。”伍岱麒主张。关于与第三方途径协作,大部分途径现已布局了社区团购,与多个品牌有协作,所以构成“次日达”的或许性还比较高,这在时效性上仍高于部分电商途径。
独立财经评论员周正国则表明,传统美妆零售企业的开展可与服装快消职业类比。类似于万宁、屈臣氏和莎莎世界这些传统企业需求活跃面临新式电商的开展,若是不能适应线上开展,早晚会被筛选。
来历:我国网原标题:“玩不起”的屈臣氏正被年轻人扔掉? 来历:北京商报 线上消费越来越兴旺,加上各种新式调集店的异军突起,以屈臣氏为代表的传统美妆调集店好像在走下坡路,一场直播“翻车”更将屈臣氏送上...